白色橄榄树
来源:VickyCfan   更新时间:2019-06-05 13:38:03
那颗白色橄榄树,其实一直都在,你我不曾见到过,但心中都有
导读:阿瓒,我是冉冉。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,除了你。 那天,他透过窗子往外看,看见空旷的原野上,一颗白色橄榄树。 在读《白色橄榄树》之前,我对于战争,认识甚少。战争的硝

那颗白色橄榄树,其实一直都在,你我不曾见到过,但心中都有

        阿瓒,我是冉冉。

       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,除了你。

        那天,他透过窗子往外看,看见空旷的原野上,一颗白色橄榄树。

        在读《白色橄榄树》之前,我对于战争,认识甚少。战争的硝烟,可能也只是历史课本上描述得那般弥漫;战争的血色,也只是照片影像传递的遥远回忆。一切都太遥远了。我知道战争带来了灾难、离别、死亡,我甚至还知道战争也会带来历史的进步。我为先烈的英魂痛惜,对他国的惨伤同情。但我从未想过,战争的余音。

         战争究竟是什么?书里面回答道:“是一种长久的痛。这种伤痛能跨越时间,空间,甚至跨越时代。”这本书也告诉我,幸存者的痛苦。

         玖月晞曾经写过,一次罪行,它最大的罪恶不是剥夺和掠取受害者的生命,而是它对留下来的人的精神伤害和心灵吞噬。如今在这本书里,她又写到,牺牲了的都是英雄,一了百了,活下来却很难。

        是啊,死亡真正的可怕和痛苦,永远是留给活下来的人。幸存者,其实是一种诅咒。

        阿瓒和冉冉,有着最纯粹与高尚的爱情。

         他们之间从相识到相知,是淡淡的平静,平淡,却充满着安好的爱意。他会记下一两句平淡寻常的日记,她会在火锅店微笑过后转身强压眼泪。926过去后,他们是漂浮在这城市的两座孤岛,无处安放,无人理解。唯有彼此,唯有这两颗孤单的心紧靠才能取暖。就像书中所写,也只有他们相信,曾经真的见过那颗白色橄榄树。白色橄榄树,就是他们的信仰,是见证、是理解、是依靠。

        他们也会有热情似火的爱情,黑暗小巷里的一支舞,战区宿舍里的缠绵悱恻,阿瓒讲的“土味情话”,但更多能回忆起的,原来还是温柔。阿瓒温和的性格,作战后冉冉不忍弄醒阿瓒的柔情,还有,阿瓒说的那句:“定好了。以后不论发生什么,哪怕闹脾气、吵架、冷站……反正,都不分手。”    最后的那十年时光,在乡下,他总是温柔而坚毅,他们从未分开过,不管是真是假,能够活着已经足够。

        阿瓒最终选择离开,对他而言,死亡才是真正的解脱。还记得他们面对面坐着,什么都不说,只是静静微笑着看着对方的那个下午吗?原来爱不需要眼泪,不需要言语,不需要动作,只是理解,只是懂得,只是成全。让他离开这个美好到易碎的世界,让他从一次次噩梦的眼泪中解脱。不再有杀戮、折磨、炮弹、刑具,以及死亡。离开的意义,就是爱情。

        阿瓒说,他想要的,只是再平凡不过的生活,仅此而已。可这么简单的心愿,却比登天还要难,因为有些事,总要有人来做,即便是生不如死的折磨,也很少有恶意的埋怨。没有不公,因为自己选择的这条路,哪怕苦,咬碎了牙,也要走下去。他只是觉得,对不起他的女孩,所以一人挡住四五十个恐怖分子也要让他心爱的女孩落地,所以在以为自己的女孩已经死去时会世界崩塌般哀嚎,所以在被囚禁半年被折磨到神志不清、“已经不知今夕何夕,已经不知岁月变迁甚至已经不知战争结束了”时,他“却竟还如孤鬼一样在那白色的陵寺附近游荡,不肯离去。”因为那是他们最后分别的地方,他以为他爱的女孩的灵魂,永远在此。

        爱情,本就令人动容。战争中的爱情,便是那种可以持续万年的,悲伤的爱情。可是阿瓒和冉冉的故事真的悲伤吗?故事结束,我没有觉得悲伤,反倒觉得,他们的爱情很美。是的,是美。因为在艰难的瞬间,他们陪在彼此身边,冉冉会对阿瓒说,让他去做他想做的,也会在炸弹爆炸前十秒,用力搂住颤抖的阿瓒,在阿瓒狼狈而落魄的时刻,她大声喊出:“阿瓒,我是冉冉。”这样的爱情,难道还不美吗?不掺杂任何杂质的,全身心爱着对方,真正的阻拦只有战争,但亦是在战争中,他们成就彼此。

        冉冉忘不了要记录。

        阿瓒也忘不了拆弹。

        他们终究是属于这片疮痍的土地。

        在这本书里,除了这段美好高尚的爱情,我还看到了许多其他的东西。

        比如,人的悲欢并不相通。926之后,他们两个一个纠结于初衷,一个执着于结果,无处倾诉,因为就算倾诉也无人理解。冉冉说:“我不愿做祥林嫂,把自己的心反反复复剖开给别人看,而别人只是说,不过如此嘛,看着也不是很疼的样子。你真脆弱呢,坚强一点吧。”读到这里,我也想起鲁迅先生之言:“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,我只觉得他们吵闹。”也许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,所以他们才是这座城的孤岛,也唯有彼此,才能理解经历着的痛。

         再比如,一个战士对他国家的热爱。记忆最深刻的应该是那段墓志铭:“别把我埋得太深,兄弟。如果有人侵略我的国家,请叫醒我,我会爬起来继续战斗。”没有办法不令人动容,那些年轻的墓碑,埋葬的是对这片国土的热爱,是鲜血、是血肉之躯,筑起一国雄威。正如书中所写:“所谓收复国土,不过是靠着他们一步步朝前,用身体推进着,用脚步丈量着,死守着足下的土地。”我们身处和平,看不到战争的残酷,感受不到这视死如归的坚毅,但确然如此,在他们为我们遮挡着的黑暗中,隐藏着多少泪与血,而我们身处光明,却浑然不知,无处惊觉。

         还有,对歧视的铮铮铁骨。永远都会记得冉冉那句“我的勇气来自骨头,不来自尼古丁。”面对外国人的歧视以及自己女性地位的弱势,宋冉从未退缩,她以强势的态度告诉所有人,这是中华民族的血性与骨气,这是傲立于民族之林的不屈。

         还有,还有许多许多:本杰明冒着死也要去救阿瓒的义气、冉冉妈对女儿幸福真切的期盼、阿瓒爸温和坚强面对儿子的苦难,以及,阿瓒那清澈坚持、一如既往从不屈服的坚毅。

        最后,也有让我们引起反思与反省的,舆论的威力是否真的只是在宣扬正义、对战地记者的误解,以及,在这焦躁不安的时代,我们每个人都本该有的理智与沉静。

         阿瓒和冉冉是孤岛,因为他们与城市格格不入,因为他们纯粹美好、积极而又向善,他们平静安宁,这些,是这个仓促草率的时代远不能触及容纳的。

         要感谢玖月晞,是她让我们了解到战争的痛苦、了解到黑暗下光明和平的难得、了解到战地记者及军人的不易、了解到这样美好理想的爱情及正义完美的人儿。我想,她是否也曾像我读到书中内容时那样,痛恨着战争却又无力做些什么?所以她选择写作,用笔、用感情铸造这一段凄美壮阔的故事,同时也在默默告诉每一个人,珍惜。

         她成功了,起码对我而言。这个世上又多了一个厌恶战争动荡的人,又多了一个想要为此出一份力的人。我想我能做的也很少很少,但仅管如此,我也会用尽全力一搏。我相信和平的力量,也期盼世界安宁,希望这样美的故事,永远在书中上演。

        逝者长已矣,生者如斯夫。阿瓒和冉冉带来的悲伤,也许很快会消散,但我们要永远铭记,他们的正直善良与力量。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力量、这样的信仰,努力生活下去。

        那颗白色橄榄树,其实一直都在,你我不曾见到过,但心中都有。

展开剩余75% + 内容收起更多 -

最新小说最新资讯版权合作